1.30.2007

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投射性認同

個體將自己好的或不好的部分,投射到外界對象內部,認同自己投射到對象中的部分。目的是侵入外在對象,並加以控制。Klien,1946

防衛機制之一;使溝通成立;客體關係存在;促進內在客體關係的心理變化;預期幻想

defensive mechanism 防衛機制

個體為了克服焦慮及避勉自我受到打擊,由潛意識所產生的習慣性反應行為,並非必然是病態的。Freud


1.repression 壓抑:將感到痛苦或威脅的想法排除。
2.denial 否定:蒙蔽自己,不願接受事實。
3.reaction formation 反向作用:行為和潛意識的期待完全相反。
4.projection 投射:歸咎於別人。
5.displacement轉移:將情緒發洩在較安全的對象。
6.rationalization 合理化:以好的理由減緩所受的打擊。
7.sublimation 昇華:將力量轉移到創造性行為上。
8.regression 退化:行為退回幼稚或不成熟階段。
9.introjection 內射:吸收別人的價值觀。
10.identification 認同:為了降低挫折感而產生的一種學習,以提高自我價值感。
11.compensation 補償:培養正面的特質來彌補自身的缺陷或若點。

SQ3R

由美國心理學家羅賓遜(Robinson,1961)所提倡之兼具雙向處理特徵的讀書策略,SQ3R分別代表讀書的五個步驟的英文字母字首:


(1)瀏覽(survey,S):掃描式的通讀一遍,藉以獲得概略的認知。
(2)質疑(question,Q):指瀏覽中粗略記下有疑問之處,留待閱讀時再尋找答案。
(3)閱讀(read,R):指從頭開始仔細閱讀。
(4)記誦(recite,R):指隨讀隨記,從短期記憶輸入到長期記憶。
(5)復習(review,R):指最後再通盤整理,已能理解者記憶保持之,未能記憶者重讀之。
  其他衍生的策略尚包括SQ4R或PQ4R、PQRST、Preview、self-recitation、testing

1.28.2007

meta-cognition 後設認知

指個體對自己認知歷程的認知,具有知覺與指揮能力,亦即瞭解自己的能力限制、所具有的知識與認知策略,並且指揮自己如何使用知識與策略。Flavell,1976


一、後設認知可區分為『後設認知知識』和『後設認知經驗』,前者是指有關個體本身的知識、相關作業的知識及相關策略的知識;後者是指個體對自身認知狀態的監控。後設認知經驗例如舌尖現象(tip-of-the-tongue),即雖然無法回憶出訊息,但確信自己知道有該訊息的記憶。後設認知功能的完成乃指後設認知策略監控認知策略執行。

二、後設認知能力的進展
1.可用性缺陷:無能力使用認知策略
2.生產性缺陷:有能力使用認知策略,但無法主動運用
3.自動自發運用:擁有充份的策略知識並且運用自如

三、培養後設認知的原則
1.讓學生明白不同的學習活動,適用的學習方法可能不同
2.教材中有許多的線索,可以告訴我們教材是如何組織的
3.讓學生瞭解自己的認知特質可以增進學習的效率
4.指導學生一些基本的後設認知策略
5.後設認知能力是在問題解決的脈絡中發展的
6.漸次減少協助指導,讓學生自己發揮後設認知

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系統減敏法

根據古典制約學習原理,使個體對某種平常刺激的異常反應改變為正常反應的歷程。其步驟如下:


1.訂出焦慮階層表:個體對某一刺激由弱至強的反應程度。
2.實施放鬆訓練:對身心活動的自主控制學習,以身心放鬆減緩情緒上焦慮或緊張。
3.在想像中試驗:運用放鬆訓練抵制可能的情緒反應。
4.在現實中驗證:運用放鬆訓練抵制真實的情緒反應。

Ex:認知治療創始者Beck患有傷血恐懼症,看到手術會害怕、聞到乙醚會頭暈,甚至看到有關醫院實習生的實習紀錄片就昏倒,Beck為了克服這項恐懼。他使用經驗學習系統減敏法,在手術室當助理,強迫自己力持鎮定,直到恐懼開始消退,逐步接觸狀況,到了自己真正操刀時,雖然還是不自在,卻能夠順利進行手術。

Self-efficacy 自我效能

指個體對某一特定任務,自認可達成的程度。A.Bandura,1982


影響自我效能知識之來源:
1.enactive:實際的成敗經驗
2.vicarious:藉由觀察學習而習得的經驗
3.persuasory:言語的勸說
4.emotive:身心的準備程度

自我效能影響之層面:
1.目標的設定
2.投注的心力
3.面對困難的堅持度
">

1.27.2007

--施工中--

This blog is under construction.